1662年,一個對台灣歷史至關重要的年份,延平郡王 率領稱霸東亞的海上軍團登上這座島嶼。

其 參軍-陳永華 看見了這片土地特殊的風土、絕佳的氣候,下令修築鹽埕,改煎為曬,引進天日曬鹽技術,締造島上前所未有的鹽產業,這一切也成了三百年來,沿海居民的心之所繫。

第一幕 水地風光

咱愛去鹽山,咱愛去鹽山,踮佇鹽山看日落,看日落,日頭紅紅紅,親像大喜餅,啊~美麗甜蜜的大喜餅。
咱愛去鹽山,咱愛去鹽山,踮佇鹽山看月升,看月升,月娘彎彎彎,親像弓蕉船,啊~夢幻迷人的弓蕉船。
咱愛去鹽山,佇世界的風絲仔中,咱愛去鹽山,佇世界的雨綿仔中,

一冬閣一冬,快快樂樂的,唱出永遠的愛,一冬閣一冬,歡歡喜喜的,做著美麗的夢。

白翎鷥,討食攏佇鹽埕邊,水埕淺淺仔水,有蝦嘛有魚,勻勻仔行,勻勻仔眯啄會著,有福氣。點心正頓攏嘛好滋味,逐袂著,莫受氣放伊一條生路,通好做厝邊。

透早就出門,日頭漸漸光,看到成群的白鷺鷥來招呼,踩踩鹽堆、抖抖翅膀,用粗啞的嗓音道聲好,下秒就到鹵水中尋覓小魚蝦吃到飽。

隨著日頭落下,飽足的客人離開了,而陣陣颳起的北風,送來下批嬌客,身穿燕尾的黑腹燕鷗,頂著寒風來過冬,順道提醒收成的日子就要到來,趕快提起精神做準備。

第二幕 白金歲月

「白翎鷥,飛過鹽埕邊,曝鹽的日子,生活鹹鹹有滋味,北風起,風車緊絞水
擔鹽趁這時,倒予懸懸做鹽堆,鹽堆倒甲拄著天,足百起來頂懸看海邊,海鳥仔陪阮唱歌詩,唱出井仔腳曝鹽兩百年。」

寬廣的土地、鼻尖的鹹味,聽著水車引入海水的聲音。

從海而來的珍寶,需要經過三曝九曬,在日月星辰照射,吸收大地能量後,才能曬出,這當中只要遇到下雨,就算只有半天的短暫降雨,可能好幾個禮拜的辛苦就要盡毀。因此,當一粒粒潔白的鹽粒在鹽盤上凝結,生活中的鹹味,都嚐出了歡喜的滋味。

遠處海堤上奔跑的孩子、廟堂前喝茶的鄉親以及固定回訪的燕群,這孕育一方的土地,是我們300多年來的心之所繫阿。

吃完鹽工蛋、喝口鹽工茶,抖抖鹽耙,又是上工的時候。

第三幕 謝天祈福

「生活是按呢的簡簡單單身體健康,大細平安收成偌濟無怨嘆,日子嘛免管好額散平凡是上媠的世間,向望年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

三支清香拜天地,感謝天、感謝地、感謝天公伯仔賜阮這塊鹹鹹的土地,留予囝孫趁食有一碗物配,留予渡鳥做眠夢秋來春回萬物佇
遮生湠千秋萬世。」

一顆鹽粒的形成,需要經過多少努力、需要多少的天時、地利,這是土地給予的饋贈,也是上天最大的守護。

磅礡而起的鼓聲、綿延不斷的鞭炮,穿梭在人群中的龍鳳獅,或玩、或睡在這豐收節慶帶來吉祥好運,身穿粉色的婆姐,手拿柚蒲扇與油傘護佑孩子平安長大。

慶賀的祭典是村頭最熱鬧的大事,巨大的王爺戰旗飄揚在鹽埕上,感恩王爺對沿海居民與鹽業收成超過百年的守護,感動南鯤鯓五府千歲賜名「初始之源,水晶之寶」,肯定我們耗費一生,珍而重之的寶物。

雙手收鹽,就無管風透日炎 汗水酸閣鹹,生活是考驗 阮是按呢拍拚也勤儉   天公伯仔,祈求有趁無趁嘛加減 鹽埕是天,鹽埕是地 鹽埕是阮所有的一切 紅塵有夢,性命無仝 換得白金人生有向望 雙手捧鹽,收成好䆀1毋敢嫌 攑頭心暗唸,雲輕風恬恬 每工上無猶有番薯簽 天公伯仔,祈求人情世事無相欠

這是一段超過三百年的故事,也是我們每天在鹽埕的生活,也許時光不在、歲月不停,但在此刻與您分享屬於北門的白金歲月—白金之舞。

晉基建設

台南在地企業,從建築熱情延伸對土地的情感,積極推廣續傳文化。

 

「土地是一塊畫布,畫的內容決定在生活的人。」

用多元方式推廣在地,期望讓故事繼續,文化永續。讓更多人認識井仔腳的人文風土、生活信仰、環境永續,期待這塊美麗的鹽田、先人的智慧、感謝天地的初心,讓更多人看見。

台灣守護文創

井仔腳瓦盤鹽田經營者,成功將台灣自2002年便已中斷的曬鹽產業與文化重新呈現在世人眼前。

 

「井仔腳鹽田不只是一座建築遺址,而是這幾代人工作、生活、情感、信仰的生活場域,它凝聚了360年來沿海居民的心之所繫。」

將台灣鹽業史上的白金歲月作為創作背景並以井仔腳鹽田為舞台,重現讓人引以為傲的時代風華,希望找回我們對待土地、對待文化的認同與自信。

藝姿舞集

被德國Paderborn選為「最受歡迎的團隊」,並被譽為「一支東方古老色彩無法可再比擬的寶島之光」和「身披歷史舞衣的台灣女兒,舞出海洋母親的脈動」。

 

「舞蹈無法無中生有,他必須是從土地長出來,貼近我們的生活,才能真的觸動人心。」

跳脫鏡框式的舞台,我們以地為幕、天光為景,希望透過舞者的肢體、情感,重現這片土地因為環境、因為生活、因為信仰,形成的獨特樣貌。將井仔腳360年的精采歲月呈現眾人眼前。

李柏金舞蹈劇場

長期致力舞蹈教育,更提攜、栽培具有優質專業實力的青年舞者,為南台灣舞蹈風氣注入創作能量與火花。

 

「學生們都還小,可能不會記得,但就像一顆關於美的種子落在心裡,只等發芽的一天。」

走出劇場、離開舞台、沒有固定的視角與燈光,讓肢體與鹽田、夕陽相結合,成為一幕幕稍縱即逝的光景,我相信這對舞者跟觀眾都會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。

 

「我是個土生土長的鹽埕孩子,我用最簡單、最日常的語言,描述我們曬鹽人對天、對地的感謝之心」

在鹽埕生活的人,因為資源匱乏,所以對土地有感受,進而創作出屬於當地、當代的文學小說、詩詞歌謠,希望這些與土地連結的作品,成為你了解鹽鄉、了解井仔腳的一款方式。